發改委提出的能耗在線監測系統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平臺和接入端系統。其建設目的是為提高節能宏觀管理能力和監管執法提供數據支撐。

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平臺
能耗在線測系統平臺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公共服務平臺,分為市級平臺、省級平臺和國家級平臺,按地區匯總各用能單位的監測數據,統一技術標準,為各地區用能單位提供支持服務。省、市級平臺分別對本地區用能單位進行管理,統計能耗、進行信息共享。數據匯總后上傳國家級平臺,實現數據同步和數據交互。
接入端系統
接入端系統應能采集石油、煤炭、電力、天然氣、熱力等主要能源品種的數據,由各用能單位負責建設,最大程度整合已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工控系統,并將儀表和工控系統采集到的能耗數據匯總并上傳到省級或市級平臺。各用能單位要保證系統數據質量達標,接口協議符合技術規范,硬件安全可控,采集設備準確可靠。
發展能耗在線監測系統的原因:
多年來我國電力系統的發展重點一直在中高壓電網的建設,而低壓用戶側電網的投入相對薄弱。且我國低壓用戶側電網實施的是“用戶自我管理”的政策,導致低壓電網存在大量用電不規范的情況,急需進行統一管理。
2014年至2019年,我國共發生電氣火災52.4萬起,造成3261人死亡、206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92億余元,尤其是在重特大火災事故中,70%以上都是由電引發。目前“低壓用戶側”的電力線路大多在無序、無知的狀態下運行,包括很多生產單位的線路存在設計缺陷、安裝缺陷、運行缺陷等。電氣線路老舊、線路隱患多且隱蔽性強,眾多企業缺乏專業電工,肉眼無法直觀發現電氣隱患,傳統的檢測手段難以及時排查各種隱患等難題,使得電力安全的監測和預警很難落實到位。
據統計,90%的企業沒有任何電能質量監測設備,安全及能耗處于后知后覺狀態;80%的企業對于電能質量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不了解。而隨著用電設備的安裝、迭代和更新,“低壓用戶側”的電力監測、安全評估、節能研究和電能質量的服務越來越迫切。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平臺打造安全、節能和優質電能的“電力監測”已成為必然。